鱼类为全球过半人口提供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另外,全球5600多万人口从事渔业相关的工作或依赖渔业而生活。但气候变化正在破坏支撑这一主要食物来源的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系统。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与管理学院(UC Santa Barbara's Bre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Management)博士后克里斯托弗·费利(Christopher Free)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了关于日益变暖的海水对捕捞量的影响的研究报告。
该研究基于38个海域的124个鱼类种群的丰富的历史数据。38个海域代表了全球已知的三分之一渔场。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海洋温度变化的记录相比较,发现全球8%的鱼类受到气候变暖的严重负面影响,同时有4%的鱼类却从中获益。整体来看,气候变暖弊大于利。
“我们惊讶地发现,气候变暖对全球鱼类种群带来如此严重影响”,费利说道。“并且,在我们所研究的鱼类种群中,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鱼类数量远远大于受到正面影响的鱼类。”
研究显示:所处海域是鱼类对日益上升的温度的反应的最大决定因素。同一海域的鱼类对于气候变暖有着类似的反应。同一种群的鱼类对于气候变化的反应也表现出相似性。研究人员推断,相关物种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生命周期,从而赋予它们相似的优点和缺点。
研究人员考查1930年至2010年期间可食用鱼类的种群状态时,发现日本海(Sea of Japan)、北海(North Sea)、伊比利亚海岸(Iberian Coastal)、黑潮洋流海域(Kuroshio Current)和凯尔特-比斯开大陆架生态区(Celtic-Biscay Shelf Ecoregions)的鱼产量大幅减少。拉布拉多-纽芬兰地区(Labrador-Newfoundland region)、波罗的海(Baltic Sea)、印度洋(Indian Ocean)和美国东北部的鱼产量最高。
尽管到目前为止,气候变化对渔业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区域差异性却很大。例如,因气候变化东亚渔产量锐减15%-35%不等。“这意味着,在这片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供人类食用的鱼产品以及工作机会在数量上均下降了15%-35%不等。”费利说道。缓解区域差异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该研究凸显了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渔业管理考虑因素的重要性,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设计新的评估手段评估鱼类种群状况;考虑到气候变化给渔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设立新的捕捞政策;气候变化下渔业生产受到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海域相关方还需要就配额分配达成新的协议。费利解释道。
费利进一步解释道:“虽然我们很难准确获知未来气候变暖对渔业带来的影响,但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鱼类种群数量将更少,渔业收益将更低。”
禁止过度捕捞将是解决气候变化造成的全球渔业资源威胁的一个重要举措。“过度捕捞使渔业雪上加霜”,费利说道,过度捕捞使得鱼类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时变得更加脆弱,同时气候变暖还阻碍过度捕捞鱼类种群的恢复。
费利也强调,海洋变暖只是众多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和海洋生物产业的众多因素之一。海洋酸化、氧含量下降以及栖息地减少也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要正确预测气候变化对鱼类种群以及依赖渔业生活的人类的生计的影响,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研究报告来源:
Christopher M. Free, James T. Thorson, Malin L. Pinsky, Kiva L. Oken, John Wiedenmann, Olaf P. Jensen. Impacts of historical warming on marine fisheries production. Science, 2019 DOI: 10.1126/science.aau1758.
编译:石怡珊
审校:杨德民、邹磊磊
新闻来源:ScienceDaily网站